绿禾新天地

绿禾新天地
http://lv-he3.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5607.html

Tuesday 15 May 2012

上帝懂建筑

上帝懂建筑  


彭文淳


笔心:
上帝开天辟地,不是即兴演出,宇宙如此之美,因为祂真懂建筑。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11年前的2001年4月23日,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杨振宁博士在台湾发表“美与物理学”演说,引用英国诗人布雷克家喻户晓的四句话。这四句话中文译本不胜枚举,杨振宁博士钟爱的是好友物理学家陈之藩教授的散文体。
  “狄拉克的方程式,海森堡的方程式,爱因斯坦的方程式,里面所描述的都是宇宙的秘密。这些方程式大到可以讨论星云群的现象,小到可以讨论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时间长的可以讨论到10亿年的时间,短的可以讨论到10的负27次方秒。所有包罗万象事物的解释,都在这几个支柱上面。”他指出,所有伟大的方程式都有一种如伟大诗作般之美。
  “诗人(布雷克)唯独没写出来的是,庄严感,神圣感,与初窥宇宙的秘密的畏惧感。”他说。
  杨振宁博士曾多次提到物理之美。时间回溯到1988年10月31日,当时他现身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的A World of Ideas节目中,与知名新闻人比尔摩耶士(Bill Moyers)有场意味深远的对谈,台湾《中时》曾分上下两篇刊载宋碧云女士翻译的对话文本,二十多年来我时常从剪报夹取出,重复咀嚼,回味再三。以下节录我最喜欢的一段。
  摩耶士:(你说,物理是)美的?
  杨振宁:是的,你若能把许多复杂的现象简化成几道方程式,那就是美。诗是什么?诗是思想的凝缩。你用几行字描写非常复杂的思想。你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很美的诗,很有力的诗,浓缩的诗,而我们追求的便是这一点。
摩耶士:你谈到诗和物理的关系……从一粒沙看世界是诗人布莱克说的。
  杨振宁:对对。那首诗很美。我们面临浓缩的结构时,的确有那种感觉。当我们想到这是大自然的秘密时,往往有一种很深的敬畏感,仿佛看到不该看的东西。
  摩耶士:不该看?是禁区吗?
  杨振宁:是的,因为它具有某种神圣的气氛,某种威力的气氛。你面对它的时候,一定会觉得那不是凡人该看的。我把那种感觉称为“最深的宗教情感”。
  人类诠释大千世界万物的聚散离合,宗教太玄奥,科学太执拗。我始终坚信两者有诸多重叠,只是手法不同。1990年,哈伯太空望远镜升空。运用超高解析度的镜头,传回一张张令人叹为观止的照片,为人类揭示肉眼从未发现的亘古纪元前与遥远光年外之浩瀚宇宙,如同闯入上帝的禁区,看到凡人不该看的。
  其中在太空迷中广为流传的是一张来自距离地球2600光年的NGC2264锥状星云,状似耶稣基督的背影,凝望宇宙深处,气氛极其庄严神圣。另一张来自猎户星座的“马头星云”照片,则被经常探讨人类存在意义,最富哲学气息的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运用到《永生树》(“The Tree of Life”)电影,演绎生命诞生前,宇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2007年1月9日有条震撼新闻:天文学家绘3D分布图解谜,黑暗物质是宇宙鹰架。内容大意:遍布宇宙的黑暗物质是一种神秘的物质,不发光也不反射光线或辐射线,现有的设备根本无从对它进行观测。70多位欧美日天文物理学家按照爱因斯坦的“重力透镜”理论,用哈伯望远镜对天际一片辽阔的区域进行观测,某些星系,可上溯至70亿年前。这次研究的最重要发现是:黑暗物质显然形成了看不见的“鹰架”,宇宙中看得见的物质便沿着这套鹰架建构起来。
  这新闻告诉我:上帝开天辟地,不是即兴演出,宇宙如此之美,因为祂真懂建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