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果,大溪地人稱它為Uru,英文名字叫Breadfruit,是麵包樹的果實。
第一次知道麵包樹這種樹木名稱是在多年前閱讀香港作家張小嫻的小說“麵包樹上的女人”的時候,當時書上這樣寫著:「‧‧‧樹高三十多公尺,會開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狀像一顆圓形的鈕扣,它會漸漸長大,最後長成像人頭一樣的大小,外表粗糙,裡面塞滿了像麵包一樣的果肉。將這種果實烤來吃,味道跟烤麵包非常相似。」那時年少無知孤陋寡聞如井底之蛙的我曾經一度懷疑世上是否真的有這麼一種有趣的樹木存在,直至今年一月到達大溪地,只見到處都是一種掛滿像人頭一樣大小的果實的樹木,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麵包樹,這時我才恍然原來麵包樹是真的存在哩!
麵包樹遍佈大溪地的每個地方,不論市區或郊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蹤跡,它們的葉子又大又多,一個個略呈橢圓形、有著綠色粗糙外皮的果實掛滿整棵樹﹝左上﹞,有時熟透了的麵包果還跌得滿地都是。




麵包果是要經過烹調才可以吃的,它是大溪地人的日常食物,人們除了平時在家中烹調作為午、晚餐外,也喜歡在郊遊時在野外烤來吃,有一次我們到沙灘時便看見他們用石頭架起了一個燒烤爐,在火上烤麵包果做午餐﹝左下﹞。

後來有一次我們和阿姨一家人一起到郊外遊玩時,到達目的地後遇到幾個大溪地人,他們帶了幾個麵包果去烤來做午餐,結果還有一個正在火上烤著他們卻已經吃飽了,友善的他們仍然耐心地將它烤熟,連同一罐罐頭鹹牛肉送給我們吃,那次是我和Marmotte首次品嚐新鮮麵包果的味道,只見果實烤熟切開後呈現淡淡的黃色﹝右下﹞,散發著淡淡的香味,將一些鹹牛肉放在熱騰騰的果肉上,一口咬下去,果肉軟綿綿,質感粉粉的好像在吃馬鈴薯一樣,不過果肉本身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



上星期,朋友S說她的朋友家有棵不同品種的麵包樹,果實的果肉比較甜和好吃,朋友摘了幾個熟透的麵包果給她,她就轉送一個給我們嚐嚐﹝左上﹞。這是我第一次真正觸摸麵包果,上一次在郊外吃時只是拿了一小塊果肉吧了,完全不知道它的重量、觸感如何。這次將一整個麵包果捧在手上,只覺得它頗重,大概有1.5公斤吧,起初看它的外表那麼粗糙,還以為外皮會很硬,怎料當我用手指輕輕一按,它的外皮便陷了下去了。
怎麼料理這個又大又圓的麵包果呢?朋友教我先洗淨它的外皮,再將它切成四份,每份分別用錫紙包好,然後放進焗爐裡烤大約一小時便可以吃了。用錫紙包裹是為了保存它的水分,以免它在烤了一小時後變得乾乾的不好吃。如果不想用焗爐烤,也可以將它放在鍋上蒸熟,這樣便不用用錫紙包裹了。至於配菜,一般大溪地人都會配以罐頭鹹牛肉,所以我也拿來一罐鹹牛肉,加些洋蔥下去一起炒,便成為我們的大溪地式晚餐了﹝左下﹞。在麵包果差不多烤熟時,一股香甜的味道撲鼻而來,烤熟後剝去外皮,拌著洋蔥鹹牛肉一起吃,味道比上次在郊外吃的那個好,果肉的確很香甜好吃,不過由於它含有澱粉質,只吃了四分一便已經很飽了。
另外一個吃麵包果的方法是將它切成薄片炸來吃,有一次我們到餐廳吃飯,服務生送來一碟免費的炸麵包果片﹝右下﹞給我們作餐前小吃,軟軟的很不錯,味道比在超級市場買的袋裝脆片好多了。
由於麵包果在大溪地隨處可見,可說是垂手可得的食物,有些家裡種有麵包樹的人,麵包果多得吃不完便會拿來賣,不過會買麵包果的都只是那些家裡沒有麵包樹的人,需求量不會很多,所以售價很便宜,在市場大約只需一、二歐元便有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