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禾新天地

绿禾新天地
http://lv-he3.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5607.html

Tuesday, 21 February 2012

5000 八哥闹乌节

5000 八哥闹乌节

八哥已经取代乌鸦,成为本地最恼人鸟类,不知何时入侵繁华乌节路的5000只八哥,更给商家和行人带来干扰。
农粮局受询时表示,它们和环境局及国家公园局将在专家的协助下研究八哥等鸟患,寻求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
傍晚六七时不仅是人们下班的繁忙时间,也是八哥准备“回家”的尖锋时段。
鸟儿大批飞到乌节路,在文华购物廊(Mandarin Gallery)与麒麟大厦(The Heeren)之间的路旁青龙木(Angsana tree)上聚集。循着鸟粪痕迹数下去,约有20棵青龙木被八哥和乌鸦占据。每到傍晚,百鸟归巢时声音嘈杂,路过的公众如果在讲手机,甚至必须捂着耳朵,提高声量。
东南亚生态学会副主席杨鼎立(29岁)之前曾针对本地八哥进行研究,他估计,在乌节路栖息的八哥约有5000只,平均每棵树三四百只。
这恼人的问题困扰着乌节路多时,但是几年来始终没人能提供妥善的解决方案。
许清玲(26岁,行销人员)担心被鸟粪击中,觉得不卫生。“真的‘中招’,以后就会避开这里。”
在乌节路工作的李淑萍(19岁,糕点学徒)也察觉,鸟叫声很吵,讲话时要提高声量。
乌节路商联会执行董事吴令兴说,商联会之前曾联系国家公园局、国家环境局、农粮与兽医局,但无法取得满意的答复。
“公园局说他们只能负责修剪树木和摘除鸟巢,国家环境局说会帮忙清理路面上的鸟粪,农粮局告诉我们使用药物毒死八哥太残忍。问题绕来绕去,各部门的提议都治标不治本。”
吴令兴解释说,商联会并不是要杀害这些八哥,只是不想它们对游人造成干扰。对于各部门无法提出确切的解决方法,吴令兴感到“很失望”。
为了解决八哥问题,商联会甚至联络飞禽公园,希望商借老鹰吓八哥,不过他们也帮不上忙。
“这些鸟很聪明,除非老鹰每天都来‘巡场’,要不然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们还是会飞回来。”
农粮局将与各部门合作解决鸟患
针对八哥“如入无人之境”的问题,环境及水源部长维文医生上个月16日在国会中回复询问时说,以往在处理鸟类带来的问题时,各部门主要是根据解决方案的性质来分工。
例如公园局和市镇理事会负责修剪树木和摘除鸟巢,环境局确保按时清理垃圾以免小鸟来觅食等。
“以八哥的情况来说,处理上难免遇到模糊的领域。因此国家发展部和环境与水源部决定,由农粮与兽医局来协调,各部门合作解决鸟患问题。”
农粮局受询时说,它们和环境局和国家公园局将在专家协助下,对乌节路的八哥和其他鸟患进行研究,以找出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问题导因,才能制定适当措施;捕杀会是其中一个方法。”
农粮局同时劝请公众,不要在公共场所喂鸟,也不要随处置放剩余的食物。
elynh@sph.com.sg
八哥崛起为最恼人鸟类
东南亚生态学会副主席杨鼎立去年曾经对本地的八哥进行研究,观察淡滨尼、乌节路、金文泰中心和武吉知马路等地的八哥。
乌节路的八哥问题近来成为关注焦点,乌节路的树到底有什么魅力,招来四方八哥聚集?
据杨鼎立观察,只要树冠大而茂密,八哥就容易聚集栖息,和树木品种没有直接关系。
“除了乌节路的青龙木,全岛各地的其他树木也能吸引八哥聚集。这些树木大多也没有八哥可吃的果实,最为明显的共同点是树冠茂密。如果换成是棕榈树,小鸟就没办法逗留了。”
过去几年来,八哥已取代乌鸦,成为本地最恼人的鸟类。走了乌鸦,来了八哥,两者之间其实有着直接的关系。
杨鼎立解释说,本地目前最常见的是爪哇八哥(Javan Myna),它们不单吃果实和虫子,也吃垃圾堆里的残羹,加上适应能力强,即使建筑物的缝隙也能筑巢,因此繁殖得很快。
另一方面,八哥在新加坡没有天敌,几年前有关当局捕杀乌鸦,觅食时少了乌鸦的竞争,八哥就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至于要如何解决乌节路八哥的群聚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用枪声或鹰类把它们吓跑,不过杨鼎立说,这样做也只是把问题转移到其他地方而已。”
2006年,环境局射杀乌鸦以控制它们的数量略见成效,不过,杨鼎立认为,同样的方式对八哥可能起不了作用。“八哥体积小,飞得比较快,要射它们没那么容易。”
当然最快的方法是以毒饵减少它们的数量,不过那也是不得已的最后手段。他也建议不要那么做,因为这么一来也会毒死其他鸟类。更彻底的解决方法其实是全岛性的,也就是大家一起确保环境卫生,不要让残羹曝露在外,成为八哥的食物。


(摘自联合早报)

No comments: